裡冷林道-越野登山車騎記

即使在 裡冷林道 摔車過了快三個禮拜,手還是無法順利旋肩,跑步觸地彈跳時韌帶拉扯疼痛,游泳更是無法,讓好動的我很難過。我腦公問我說:會後悔跑去玩登山車嗎?只能笑笑。

十幾年前剛搬來台中,兩人搞了兩台雙避震登山車,我的是Giant最入門的雙避震Antham,老公的是Trance,那個年代的登山車,跟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,過了十年,登山車規格一直進化著,從輪徑,無內胎系統,變速系統(序列式),碟煞及伸縮坐桿,當然還有年年有新發明的什麼的虛擬轉點避震系統的,要理解這些已經不是我的大腦可以負荷的。所以人說,自行車工藝的進化實際上都是在登山車,甚至始於登山車,再擴散到公路車(例如:碟煞/無內胎)。不只台灣,全世界公路車的愛好者追求的,是與登山車群眾完全不同件事情…在公路車領域,有時候烤漆方式輕量個幾克也可以做一大篇行銷文。(You know what I mean)

跟人聲雜沓的登山林道不同,當時被管制的裡冷林道,一跨進鐵門裡就像是進入了某種結界,幾乎就跟外界斷了訊息,也見不著登山客。騎進林道裡,結合登山健行跟單車運動兩種活動。喜歡林道裡萬籟無聲,喜歡陽光從槭樹的葉縫下灑落,喜歡林間突然升起的雲霧像是調皮的小孩追著什麼一樣快速掠過,有時能聽到風從很遠的地方吹來,由遠至近,整個森林都在唱著。同時在林道裡專注的榨乾體能。

可惜,生完小孩照顧小孩,加上那時候的政府幾乎是嚴防進入山林,每次去鐵門一次比一次加高,鐵門上面還長刺,騎車要偷偷摸摸,抬車拋車實在很掃興,而且我也不喜歡等下被巡山的人在林道相遇,還得支嗚解釋為什麼在這裡,登山車就丟著很少再拿出來實戰。

去年起開放山林政策,讓我半信半疑,之前鐵門圍成著樣,現在說開放就開放,到底是真還是假?剛好因為疫情延後開學,我把小孩塞回娘家,終於有個時間可以一整天在外廝混,臨時起意約了朋友隔天就去林道。

裡冷林道 全長:52K 起點:裡冷部落

裡冷林道 0~6K 開車

上次笨笨的從最底開始爬,這次學聰明了,開到6K處才下自行車,大家不要以為6K沒什麼,即使散漫騎也要花個40分以上,這6k很陡外又都是水泥路,完全不吸引人,我們是來off road的這種自然要跳過。

裡冷林道 6K~18K林場岔路

大約爬升500,18K前面半公里處剛好有個林場,我們看到他們正在砍樹,整片山都砍到光光的。到18K前會遇到一個岔路,記得選左邊那一條。轉過去是一個遼闊的山景。

裡冷林道 19K第二道鐵門

因為鐵鍊還是栓著,走路或是騎車可以輕易過去,但是機動車不能直接騎過去,所以暫停在這裡拍照一下。

裡冷林道 20~21K切上稜線

繞到19K這一側,這裡有些地方收得到訊號,因此google map可以載入,看到等高線就覺得腿軟,大概到23K以後才能擺脫直切稜線。從20K以後陡到大家都不想說話,悶著頭一直騎。到了21K處差15分就 12點整,但是我提早說體力不行要下山了。

太久沒騎登山車加上臨時起意,所以整理車也是很臨時,我的Anthem無內胎再起不能,奮戰很久最後還是沒搞定,臨時決定騎我老公的Trance,坐墊已經都劣化了只好臨時拆公路車座墊來充當。這決定非常的雷,屁股到18K就覺得痛,忍到21K已經極限。

以下是犯錯的部分:

即使我裝了後袋,但一向攜帶衣著偏保守的我,當天為完全沒帶上刷毛車衣?只穿了內衣,短袖車衣,風衣外套,短車褲套運動長褲。剛好這一天沒有太陽,山上雲霧多,只要稍作停留,最後海拔到了1700m,這樣的裝備是不夠禦寒,這導致我們的休息時間都沒太久。

最難的下坡段我覺得是21K到19K前,坡度陡之外,且滾動的石頭多。下這一段真的是身體累,心也累。公路車的(壞)習慣以為下坡就是休息,因此一口氣想要拼完。但是登山車,特別是這種有難度的下坡,下坡就是另外一個體力活。必須聚精會神,而且一定還要保有體力,否則厄運就會等著你。雖然都是單車運動,但是不同車種就有很大的差別。

意外就在一瞬間

回憶一下當時稍微覺得有點疲勞,專注力飄走0.05秒,心裏才剛驚覺取這條線有點不妙耶,加上手有點軟掉沒力,才納悶怎麼會把車控到這個地方?緊接著壓到一顆埋在地上的大石頭,用掉了避震行程,再騎上那個不該壓到的一顆滾動石頭。內心就吶喊:F**k~~~接著就飛出去了,整個人飛過車身,飛起著地。

著地那一瞬間,我一直要想認真聽有沒有「啪」一聲,小時候曾經骨折一次,骨裂的聲音記憶鮮明。但是我的骨頭很堅毅地撐著,著地的瞬間撞擊的力道真的很大,剛好跌落在一塊凸出的石頭上,撞擊之大,都可以感覺到肱股變形到臨界點,還好落地時撞到肱骨肉最多的部分,保全了肘關節跟肩關節,往上或下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。

在地上躺了幾分鐘,眼睛進沙,手肘嚴重破皮,大腿骨也撞到,膝蓋破皮,我嘗試著移動手,發現都還可以動作,只是很痛,但我知道只要還能動,大致就可以排除骨折跟骨裂。花了一些時間站起來,扶著車,整個暈眩,眼睛因為隱形眼鏡進沙而對焦困難,風衣摔破,Oakley風鏡也折斷了,損失慘重。但是還是咬牙把接下來的6K騎完,因此我大概知道我噴出去的地方是12K左右。

撞完之後,人還是失神的狀態,覺得好冷外,又快睡著。元神大概被嚇到飄走還沒回來,大約過了一小時之後,才覺得溫暖起來。

開放山林很棒,但是…..

如果各位要去騎林道,除了自身安全,護具要戴,騎乘要注意之外。雖然目前開放山林,管制的入口大概是用橫桿加鎖或是鐵鍊加鎖防止機動車輛進出,但是…如果出了意外需要救援,就會成為救援阻撓。

想建議入口處應該要立一個聯絡電話,至少知道如果出事了該找誰來開鎖…讓機動車輛運人下山。我算幸運的,摔完車爬起來,雖然很痛但還是可以繼續騎下山,如果有骨折或是裂傷大概就很難了。不要說開放性的外傷了。有風險就應該有降低風險的前置才是。

因為地形的關係,台灣的林道難度及挑戰性都遠大於國外,要入門又能騎得遠的不多。去年到了Stelvio去看到他們無鋪面的登山車路線,心生嚮往。本來我籌辦的2020的GF Stelvio 團有安排一天的Stelvio登山車行程,會騎進壯闊美麗的Stelvio國家公園,沿著Cancanno Lake 繞行後將會走一條羅馬時期,連接德瑞-威尼斯的古道,可惜因為疫情整個都不知延到何年何月。

延伸閱讀:
越野三鐵-2021 XTERRA TAIWAN
白毛山林道+頭櫃道路+白毛山登頂
GF Stelvio Santini 2019:來到Bormio